欢迎您进入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
 |  无障碍浏览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官方抖音

《人民法院报》:青岛:在推进司法公开中收获

2014年04月08日
作者:闫继勇 王洪坚 王兰旭 王浩 郭栋 贾升宗
打印 分享到:

  近年来,山东青岛法院不断更新观念,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原则,努力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技术装备滞后等困难,不断推进司法公开工作走上新台阶。2012年,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司法公开示范法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青岛法院开始尝到司法公开的甜头。司法公开促进了司法公正,提高了司法公信力,提升了法官的司法能力,提高了审判质量和效率,推进了法院整体工作健康发展。

  通过公开保障诉讼权利

  “法院把审判中的每个关键、每个节点都让我们当事人知道,让我们对案件到了哪一步都心中有数,增加了我们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信任和理解。”来青岛中院开庭的当事人刘先生对记者说。

  一走进青岛中院的诉讼服务大厅,就可以看见两个电子触摸屏,当事人输入法院在立案时给定的密码,进入电子触摸屏案件查询系统,就可以查询案件从立案、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开庭、审理期限直到裁判结果等全部信息。用电子触摸屏,还可以查询各类案件的立案条件、立案流程、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以及诉讼风险等内容。登录全面改造升级的青岛中院官方网站,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这些审判流程信息。

  青岛中院大力推行卷宗的同步电子化,逐步压缩民商事案件的副卷,使当事人通过正卷即可全面了解司法过程。同时进一步提升裁判文书的透明度,制定了裁判文书制作新标准,把审判全过程及其关键节点、当事人诉辩主张及其代理意见、裁判理由和裁判标准等作为裁判文书制作的“硬条件”,确保裁判文书详细展现审判原貌。

  青岛中院还进一步拓展司法公开范围,制订了关于加强审务公开的若干规定,保障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公开法院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并公布重大案件审判情况、法院重要活动部署和规范性文件等信息,方便人民群众查询和监督。

  通过公开树立司法公信

  “我们审管办具体负责裁判文书上网工作,青岛中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量很大,目前裁判文书上网智能辅助系统还不完善,为按要求及时、保质、保量完成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我们审管办的全部同志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每位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都利用工作间隙,对裁判文书不宜公开的个人信息等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最后交专人负责审核把关后公布到互联网上。经过我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保证了裁判文书及时上网公布。”青岛中院审管办主任蘧青对记者说。目前,青岛法院已在互联网上公布裁判文书2万2千多份,位居山东省前列。

  2013年,青岛法院向当事人发送执行信息和当事人回复信息共17.26万条。通过执行信息公开,当事人看到了执行法官付出的努力,对执行工作的满意率大大提高。

  “您好,这里是青岛中院院长三公开平台,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为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青岛两级法院建立了融合电话、网络、短信等信息沟通渠道的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并将联系方式在新闻媒体和网上公布,当事人或社会公众认为法院工作有问题或对法院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反映。在院长“三公开”办公室里,每天都会有专人协调处理当事人和群众以电邮、电话、短信等形式反映的问题。“我反应的审理期限问题,当天便得到了法院的回复,法官做了详细的解答,消除了我心里的疑虑。”当事人王女士对记者说。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已成为青岛两级法院与社会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2013年,青岛两级法院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共解决各类意见、建议近9000件,满意率达93%。

  “裁判文书在互联网上公开后,当有人在网络上或我们的官方微博上质疑我们法院审判有问题,有网友跟帖评论时,我们就会发帖告知网友该案判决已在互联网上公布,并给出链接,大多数网友看了判决后或看到我们法院这样公开、这样自信后,一般都不再跟帖了。毕竟,绝大多数网友都是理性的。”青岛中院负责官方微博维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通过公开提升司法能力

  青岛中院第25法庭,旁听席上座无虚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普通市民40多人正在旁听一起商事案件的庭审。在法庭调查阶段,上诉人向法庭提交了一份证据,法警将其放置在证据展示台上,随后,书记员轻点按钮,该证据立即清晰地展现在法官、上诉人和被上诉人面前的电脑上,旁听人员则可以通过法庭的大屏幕看得清清楚楚。接着,被上诉人对该证据进行质证,法官则通过手中的触摸式控制屏随时控制切换大屏幕的显示内容。书记员记录庭审笔录的过程也会在大屏幕上得到完整呈现,上诉人、被上诉人可以即时查看自己所陈述的内容和表达的观点是否在庭审笔录中予以完整记录。庭审的全部过程均被法庭内的3个高清摄像头完整记录下来,并实时传到青岛中院局域网和互联网,法院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都可观看庭审直播。这就是青岛中院实施的“透明庭审”工程,对庭审过程进行内、外网直播、同步录音录像、同步笔录显示,以此促进庭审的规范化。

  第一次走进法院的市民毕女士深有感触,“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法院,在高科技法庭旁听开庭,通过证据展示台和大屏幕,我们可以把庭审过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近距离地感受司法审判,让我对法院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不是以前感觉的那样神秘莫测,真是没有白来。”“录音录像、庭审同步直播,增强了我们在庭审中的自律,要求我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审判作风,把握好庭审的各个环节,提升自己的庭审驾驭能力。”案件的审判长,青岛中院民二庭副庭长张亚梅对记者说。

  为进一步加强司法民主,提高司法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增进社会各界对法院的认同感,青岛中院在刑事、民商事、行政一审案件中全面落实人民陪审员陪审制度,从全市基层法院遴选优秀人民陪审员参审中院一审普通程序案件,2014年,参审案件数将突破1000件。

  “庭审直播,特别是裁判文书上网,大大提高了法官的责任意识。因为裁判文书要展示给社会公众,我们青岛中院法官把这作为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用心把案件办成精品案,下功夫把裁判文书写成精品,充分发挥裁判文书的价值。这在无形中大大促进了法官司法能力的提升。”青岛中院副院长高益民对记者说。

  李沧:搭建信息化平台促进全面司法公开

  “叮—叮,叮—叮”,当事人李强的手机响起短信提示音,“李沧法院提示您:(2013)李民初字第2250号原告李强诉被告张波民间借贷一案,现已确定合议庭成员:审判长李霞,人民陪审员栾梅青、花光春。如需申请回避,请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现在法院工作确实很公开,案子审到什么程度了,我们通过短信通知就可以很清楚,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看完了手机短信,当事人李强感叹道。

  这种方便快捷,得益于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自主研发的审判管理软件系统和执行管理软件系统。执法办案活动的全部信息,会被同步录入数据库,并与短信平台对接,办案过程的工作记录,以手机短信同步发送案件当事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公开。

  近年来,李沧法院持之以恒立足自身实际,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司法公开工作平台,不断拓宽司法公开的深度广度,用司法公开的阳光,照亮审执工作的方方面面,营造清澈透明的工作氛围,赢得人民群众的深度信赖,催动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

  “作为律师,我们经常与法院打交道,所以,自然也非常关注法院的动态,同时也希望法院工作能更多地公开,在公开的基础上,如果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便利,那就更好了。你看,现在在李沧法院的网站上,我们的这些想法和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和实现。”律师刘先生一边浏览李沧法院的网站,一边很高兴地对记者说。

  互联网,也是李沧法院开展司法公开活动的一大利器。官方网站的建成开通,将全部应当公开的事项,100%向社会公众公开。刘律师所说的公开与便利,最直接的体现是通过网站便可以查询案件进程和裁判文书,甚至可以在线观看庭审直播。新媒体的有效利用,无疑极为有力地推动了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开展。

  仅从硬件设备的配置和投入,也足以体现李沧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力度。14平方米LED露天显示屏,大尺寸液晶显示器、触摸式查询终端机……都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对司法公开的需求而设。尤其是交互式手机短信查询平台建立,更是突破时间地域限制,使当事人随时随地掌握案件审执信息。此外,多媒体技术的拓展运用,又让该院司法公开工作往前迈进了一大步。改造后的科技化审判法庭,可以实现同步录音录像,并可随时查询观阅。

  李沧法院通过深入推进司法公开,保障了审判执行案件的高效公正,2009年以来,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保持在90%以上,上诉案件发改率保持在5%以下,民商事案件的调撤率保持在70%以上,执行案件实际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保持在80%以上,走在全市法院的前列。

  即墨:打造“三微一体”互动服务平台

  阳光 法院工作“晒”在网上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本次执行直播的主持人……乘着夜幕,我们出发了。”

  1月21日清晨,即墨法院在青岛法院系统首次通过官方微博对执行局隋兆忠执行小组的执行行动进行了现场图文直播,将执行过程全面、同步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在4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共计3529名网友对直播给予了关注,大量网友对微博直播表示赞扬,网友wenxipp29表示“看来执行也不是那么容易,赞一个”。

  早在2013年5月,即墨法院就在新浪网、腾讯网上正式开通了官方微博平台,随之开通了官方微信及官方微视平台,2014年3月8日,即墨法院“三微一体”互动服务平台全面建立,司法公开跑步进入了新媒体时代。

  该院“三微一体”平台设置了法院工作、即墨微法、图文直播、诉讼指南等多个栏目,并在青岛市法院系统首先试水微博执行、庭审图文直播,通过该平台,网友能够真切地了解法院日常工作,感受法官庭审、执行的全过程,学习法律维权知识。

  声音 双向互动解决问题

  ——您好,我在贵院执行局的(2013)即调执字第x号案件案件立案三个月了还没有执行完毕,您能帮着查一下嘛?

  ——您好,您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已经收到,我们将马上对案件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并将及时通知您。

  ——您好,您的案件由即墨法院执行一庭姜法官承办,承办法官将马上联系您对案件进行“会商”。

  ——谢谢了,案件的执行情况我都知道了,心里有底了。

  这是即墨法院“三微”平台上常见的一幕。

  该院在“三微”平台上设置了“联系法院”栏目,法院工作人员针对网友所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及时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对信访投诉、疑难复杂问题等特殊情况也要在五个工作日内回复,即使不能按期解决问题,也要及时答复网民,通报工作进展。

  倒逼 推动自身完善提升

  “把法院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晒在网上,并与网友进行双向互动,会不会引来骂声?”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担心。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流传进入了一个更精、更快、更广的时代。法院需要向社会公开自身的工作,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与支持,进而在社会监督之下维护司法公正,以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骂声并不可怕,只有虚心接受不同的声音,借以倒逼自身的完善,才能实现法院工作的提升。”即墨法院院长陈显江如是说。

  ——本文载于2014年4月1日《人民法院报》7版

《人民法院报》:青岛:在推进司法公开中收获

来源:
2014年04月08日

  近年来,山东青岛法院不断更新观念,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原则,努力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技术装备滞后等困难,不断推进司法公开工作走上新台阶。2012年,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司法公开示范法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青岛法院开始尝到司法公开的甜头。司法公开促进了司法公正,提高了司法公信力,提升了法官的司法能力,提高了审判质量和效率,推进了法院整体工作健康发展。

  通过公开保障诉讼权利

  “法院把审判中的每个关键、每个节点都让我们当事人知道,让我们对案件到了哪一步都心中有数,增加了我们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信任和理解。”来青岛中院开庭的当事人刘先生对记者说。

  一走进青岛中院的诉讼服务大厅,就可以看见两个电子触摸屏,当事人输入法院在立案时给定的密码,进入电子触摸屏案件查询系统,就可以查询案件从立案、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开庭、审理期限直到裁判结果等全部信息。用电子触摸屏,还可以查询各类案件的立案条件、立案流程、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以及诉讼风险等内容。登录全面改造升级的青岛中院官方网站,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这些审判流程信息。

  青岛中院大力推行卷宗的同步电子化,逐步压缩民商事案件的副卷,使当事人通过正卷即可全面了解司法过程。同时进一步提升裁判文书的透明度,制定了裁判文书制作新标准,把审判全过程及其关键节点、当事人诉辩主张及其代理意见、裁判理由和裁判标准等作为裁判文书制作的“硬条件”,确保裁判文书详细展现审判原貌。

  青岛中院还进一步拓展司法公开范围,制订了关于加强审务公开的若干规定,保障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公开法院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并公布重大案件审判情况、法院重要活动部署和规范性文件等信息,方便人民群众查询和监督。

  通过公开树立司法公信

  “我们审管办具体负责裁判文书上网工作,青岛中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量很大,目前裁判文书上网智能辅助系统还不完善,为按要求及时、保质、保量完成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我们审管办的全部同志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每位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都利用工作间隙,对裁判文书不宜公开的个人信息等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最后交专人负责审核把关后公布到互联网上。经过我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保证了裁判文书及时上网公布。”青岛中院审管办主任蘧青对记者说。目前,青岛法院已在互联网上公布裁判文书2万2千多份,位居山东省前列。

  2013年,青岛法院向当事人发送执行信息和当事人回复信息共17.26万条。通过执行信息公开,当事人看到了执行法官付出的努力,对执行工作的满意率大大提高。

  “您好,这里是青岛中院院长三公开平台,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为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青岛两级法院建立了融合电话、网络、短信等信息沟通渠道的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并将联系方式在新闻媒体和网上公布,当事人或社会公众认为法院工作有问题或对法院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反映。在院长“三公开”办公室里,每天都会有专人协调处理当事人和群众以电邮、电话、短信等形式反映的问题。“我反应的审理期限问题,当天便得到了法院的回复,法官做了详细的解答,消除了我心里的疑虑。”当事人王女士对记者说。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已成为青岛两级法院与社会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2013年,青岛两级法院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共解决各类意见、建议近9000件,满意率达93%。

  “裁判文书在互联网上公开后,当有人在网络上或我们的官方微博上质疑我们法院审判有问题,有网友跟帖评论时,我们就会发帖告知网友该案判决已在互联网上公布,并给出链接,大多数网友看了判决后或看到我们法院这样公开、这样自信后,一般都不再跟帖了。毕竟,绝大多数网友都是理性的。”青岛中院负责官方微博维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通过公开提升司法能力

  青岛中院第25法庭,旁听席上座无虚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普通市民40多人正在旁听一起商事案件的庭审。在法庭调查阶段,上诉人向法庭提交了一份证据,法警将其放置在证据展示台上,随后,书记员轻点按钮,该证据立即清晰地展现在法官、上诉人和被上诉人面前的电脑上,旁听人员则可以通过法庭的大屏幕看得清清楚楚。接着,被上诉人对该证据进行质证,法官则通过手中的触摸式控制屏随时控制切换大屏幕的显示内容。书记员记录庭审笔录的过程也会在大屏幕上得到完整呈现,上诉人、被上诉人可以即时查看自己所陈述的内容和表达的观点是否在庭审笔录中予以完整记录。庭审的全部过程均被法庭内的3个高清摄像头完整记录下来,并实时传到青岛中院局域网和互联网,法院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都可观看庭审直播。这就是青岛中院实施的“透明庭审”工程,对庭审过程进行内、外网直播、同步录音录像、同步笔录显示,以此促进庭审的规范化。

  第一次走进法院的市民毕女士深有感触,“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法院,在高科技法庭旁听开庭,通过证据展示台和大屏幕,我们可以把庭审过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近距离地感受司法审判,让我对法院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不是以前感觉的那样神秘莫测,真是没有白来。”“录音录像、庭审同步直播,增强了我们在庭审中的自律,要求我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审判作风,把握好庭审的各个环节,提升自己的庭审驾驭能力。”案件的审判长,青岛中院民二庭副庭长张亚梅对记者说。

  为进一步加强司法民主,提高司法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增进社会各界对法院的认同感,青岛中院在刑事、民商事、行政一审案件中全面落实人民陪审员陪审制度,从全市基层法院遴选优秀人民陪审员参审中院一审普通程序案件,2014年,参审案件数将突破1000件。

  “庭审直播,特别是裁判文书上网,大大提高了法官的责任意识。因为裁判文书要展示给社会公众,我们青岛中院法官把这作为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用心把案件办成精品案,下功夫把裁判文书写成精品,充分发挥裁判文书的价值。这在无形中大大促进了法官司法能力的提升。”青岛中院副院长高益民对记者说。

  李沧:搭建信息化平台促进全面司法公开

  “叮—叮,叮—叮”,当事人李强的手机响起短信提示音,“李沧法院提示您:(2013)李民初字第2250号原告李强诉被告张波民间借贷一案,现已确定合议庭成员:审判长李霞,人民陪审员栾梅青、花光春。如需申请回避,请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现在法院工作确实很公开,案子审到什么程度了,我们通过短信通知就可以很清楚,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看完了手机短信,当事人李强感叹道。

  这种方便快捷,得益于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自主研发的审判管理软件系统和执行管理软件系统。执法办案活动的全部信息,会被同步录入数据库,并与短信平台对接,办案过程的工作记录,以手机短信同步发送案件当事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公开。

  近年来,李沧法院持之以恒立足自身实际,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司法公开工作平台,不断拓宽司法公开的深度广度,用司法公开的阳光,照亮审执工作的方方面面,营造清澈透明的工作氛围,赢得人民群众的深度信赖,催动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

  “作为律师,我们经常与法院打交道,所以,自然也非常关注法院的动态,同时也希望法院工作能更多地公开,在公开的基础上,如果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便利,那就更好了。你看,现在在李沧法院的网站上,我们的这些想法和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和实现。”律师刘先生一边浏览李沧法院的网站,一边很高兴地对记者说。

  互联网,也是李沧法院开展司法公开活动的一大利器。官方网站的建成开通,将全部应当公开的事项,100%向社会公众公开。刘律师所说的公开与便利,最直接的体现是通过网站便可以查询案件进程和裁判文书,甚至可以在线观看庭审直播。新媒体的有效利用,无疑极为有力地推动了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开展。

  仅从硬件设备的配置和投入,也足以体现李沧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力度。14平方米LED露天显示屏,大尺寸液晶显示器、触摸式查询终端机……都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对司法公开的需求而设。尤其是交互式手机短信查询平台建立,更是突破时间地域限制,使当事人随时随地掌握案件审执信息。此外,多媒体技术的拓展运用,又让该院司法公开工作往前迈进了一大步。改造后的科技化审判法庭,可以实现同步录音录像,并可随时查询观阅。

  李沧法院通过深入推进司法公开,保障了审判执行案件的高效公正,2009年以来,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保持在90%以上,上诉案件发改率保持在5%以下,民商事案件的调撤率保持在70%以上,执行案件实际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保持在80%以上,走在全市法院的前列。

  即墨:打造“三微一体”互动服务平台

  阳光 法院工作“晒”在网上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本次执行直播的主持人……乘着夜幕,我们出发了。”

  1月21日清晨,即墨法院在青岛法院系统首次通过官方微博对执行局隋兆忠执行小组的执行行动进行了现场图文直播,将执行过程全面、同步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在4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共计3529名网友对直播给予了关注,大量网友对微博直播表示赞扬,网友wenxipp29表示“看来执行也不是那么容易,赞一个”。

  早在2013年5月,即墨法院就在新浪网、腾讯网上正式开通了官方微博平台,随之开通了官方微信及官方微视平台,2014年3月8日,即墨法院“三微一体”互动服务平台全面建立,司法公开跑步进入了新媒体时代。

  该院“三微一体”平台设置了法院工作、即墨微法、图文直播、诉讼指南等多个栏目,并在青岛市法院系统首先试水微博执行、庭审图文直播,通过该平台,网友能够真切地了解法院日常工作,感受法官庭审、执行的全过程,学习法律维权知识。

  声音 双向互动解决问题

  ——您好,我在贵院执行局的(2013)即调执字第x号案件案件立案三个月了还没有执行完毕,您能帮着查一下嘛?

  ——您好,您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已经收到,我们将马上对案件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并将及时通知您。

  ——您好,您的案件由即墨法院执行一庭姜法官承办,承办法官将马上联系您对案件进行“会商”。

  ——谢谢了,案件的执行情况我都知道了,心里有底了。

  这是即墨法院“三微”平台上常见的一幕。

  该院在“三微”平台上设置了“联系法院”栏目,法院工作人员针对网友所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及时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对信访投诉、疑难复杂问题等特殊情况也要在五个工作日内回复,即使不能按期解决问题,也要及时答复网民,通报工作进展。

  倒逼 推动自身完善提升

  “把法院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晒在网上,并与网友进行双向互动,会不会引来骂声?”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担心。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流传进入了一个更精、更快、更广的时代。法院需要向社会公开自身的工作,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与支持,进而在社会监督之下维护司法公正,以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骂声并不可怕,只有虚心接受不同的声音,借以倒逼自身的完善,才能实现法院工作的提升。”即墨法院院长陈显江如是说。

  ——本文载于2014年4月1日《人民法院报》7版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QINGDAO INTERMEDIATE PEOPLE'S COURT

《人民法院报》:青岛:在推进司法公开中收获

2014年04月08日
作者:闫继勇 王洪坚 王兰旭 王浩 郭栋 贾升宗
打印 分享到:

  近年来,山东青岛法院不断更新观念,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原则,努力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技术装备滞后等困难,不断推进司法公开工作走上新台阶。2012年,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司法公开示范法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青岛法院开始尝到司法公开的甜头。司法公开促进了司法公正,提高了司法公信力,提升了法官的司法能力,提高了审判质量和效率,推进了法院整体工作健康发展。

  通过公开保障诉讼权利

  “法院把审判中的每个关键、每个节点都让我们当事人知道,让我们对案件到了哪一步都心中有数,增加了我们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信任和理解。”来青岛中院开庭的当事人刘先生对记者说。

  一走进青岛中院的诉讼服务大厅,就可以看见两个电子触摸屏,当事人输入法院在立案时给定的密码,进入电子触摸屏案件查询系统,就可以查询案件从立案、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开庭、审理期限直到裁判结果等全部信息。用电子触摸屏,还可以查询各类案件的立案条件、立案流程、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以及诉讼风险等内容。登录全面改造升级的青岛中院官方网站,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这些审判流程信息。

  青岛中院大力推行卷宗的同步电子化,逐步压缩民商事案件的副卷,使当事人通过正卷即可全面了解司法过程。同时进一步提升裁判文书的透明度,制定了裁判文书制作新标准,把审判全过程及其关键节点、当事人诉辩主张及其代理意见、裁判理由和裁判标准等作为裁判文书制作的“硬条件”,确保裁判文书详细展现审判原貌。

  青岛中院还进一步拓展司法公开范围,制订了关于加强审务公开的若干规定,保障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公开法院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并公布重大案件审判情况、法院重要活动部署和规范性文件等信息,方便人民群众查询和监督。

  通过公开树立司法公信

  “我们审管办具体负责裁判文书上网工作,青岛中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量很大,目前裁判文书上网智能辅助系统还不完善,为按要求及时、保质、保量完成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我们审管办的全部同志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每位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都利用工作间隙,对裁判文书不宜公开的个人信息等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最后交专人负责审核把关后公布到互联网上。经过我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保证了裁判文书及时上网公布。”青岛中院审管办主任蘧青对记者说。目前,青岛法院已在互联网上公布裁判文书2万2千多份,位居山东省前列。

  2013年,青岛法院向当事人发送执行信息和当事人回复信息共17.26万条。通过执行信息公开,当事人看到了执行法官付出的努力,对执行工作的满意率大大提高。

  “您好,这里是青岛中院院长三公开平台,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为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青岛两级法院建立了融合电话、网络、短信等信息沟通渠道的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并将联系方式在新闻媒体和网上公布,当事人或社会公众认为法院工作有问题或对法院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反映。在院长“三公开”办公室里,每天都会有专人协调处理当事人和群众以电邮、电话、短信等形式反映的问题。“我反应的审理期限问题,当天便得到了法院的回复,法官做了详细的解答,消除了我心里的疑虑。”当事人王女士对记者说。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已成为青岛两级法院与社会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2013年,青岛两级法院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共解决各类意见、建议近9000件,满意率达93%。

  “裁判文书在互联网上公开后,当有人在网络上或我们的官方微博上质疑我们法院审判有问题,有网友跟帖评论时,我们就会发帖告知网友该案判决已在互联网上公布,并给出链接,大多数网友看了判决后或看到我们法院这样公开、这样自信后,一般都不再跟帖了。毕竟,绝大多数网友都是理性的。”青岛中院负责官方微博维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通过公开提升司法能力

  青岛中院第25法庭,旁听席上座无虚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普通市民40多人正在旁听一起商事案件的庭审。在法庭调查阶段,上诉人向法庭提交了一份证据,法警将其放置在证据展示台上,随后,书记员轻点按钮,该证据立即清晰地展现在法官、上诉人和被上诉人面前的电脑上,旁听人员则可以通过法庭的大屏幕看得清清楚楚。接着,被上诉人对该证据进行质证,法官则通过手中的触摸式控制屏随时控制切换大屏幕的显示内容。书记员记录庭审笔录的过程也会在大屏幕上得到完整呈现,上诉人、被上诉人可以即时查看自己所陈述的内容和表达的观点是否在庭审笔录中予以完整记录。庭审的全部过程均被法庭内的3个高清摄像头完整记录下来,并实时传到青岛中院局域网和互联网,法院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都可观看庭审直播。这就是青岛中院实施的“透明庭审”工程,对庭审过程进行内、外网直播、同步录音录像、同步笔录显示,以此促进庭审的规范化。

  第一次走进法院的市民毕女士深有感触,“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法院,在高科技法庭旁听开庭,通过证据展示台和大屏幕,我们可以把庭审过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近距离地感受司法审判,让我对法院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不是以前感觉的那样神秘莫测,真是没有白来。”“录音录像、庭审同步直播,增强了我们在庭审中的自律,要求我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审判作风,把握好庭审的各个环节,提升自己的庭审驾驭能力。”案件的审判长,青岛中院民二庭副庭长张亚梅对记者说。

  为进一步加强司法民主,提高司法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增进社会各界对法院的认同感,青岛中院在刑事、民商事、行政一审案件中全面落实人民陪审员陪审制度,从全市基层法院遴选优秀人民陪审员参审中院一审普通程序案件,2014年,参审案件数将突破1000件。

  “庭审直播,特别是裁判文书上网,大大提高了法官的责任意识。因为裁判文书要展示给社会公众,我们青岛中院法官把这作为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用心把案件办成精品案,下功夫把裁判文书写成精品,充分发挥裁判文书的价值。这在无形中大大促进了法官司法能力的提升。”青岛中院副院长高益民对记者说。

  李沧:搭建信息化平台促进全面司法公开

  “叮—叮,叮—叮”,当事人李强的手机响起短信提示音,“李沧法院提示您:(2013)李民初字第2250号原告李强诉被告张波民间借贷一案,现已确定合议庭成员:审判长李霞,人民陪审员栾梅青、花光春。如需申请回避,请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现在法院工作确实很公开,案子审到什么程度了,我们通过短信通知就可以很清楚,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看完了手机短信,当事人李强感叹道。

  这种方便快捷,得益于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自主研发的审判管理软件系统和执行管理软件系统。执法办案活动的全部信息,会被同步录入数据库,并与短信平台对接,办案过程的工作记录,以手机短信同步发送案件当事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公开。

  近年来,李沧法院持之以恒立足自身实际,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司法公开工作平台,不断拓宽司法公开的深度广度,用司法公开的阳光,照亮审执工作的方方面面,营造清澈透明的工作氛围,赢得人民群众的深度信赖,催动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

  “作为律师,我们经常与法院打交道,所以,自然也非常关注法院的动态,同时也希望法院工作能更多地公开,在公开的基础上,如果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便利,那就更好了。你看,现在在李沧法院的网站上,我们的这些想法和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和实现。”律师刘先生一边浏览李沧法院的网站,一边很高兴地对记者说。

  互联网,也是李沧法院开展司法公开活动的一大利器。官方网站的建成开通,将全部应当公开的事项,100%向社会公众公开。刘律师所说的公开与便利,最直接的体现是通过网站便可以查询案件进程和裁判文书,甚至可以在线观看庭审直播。新媒体的有效利用,无疑极为有力地推动了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开展。

  仅从硬件设备的配置和投入,也足以体现李沧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力度。14平方米LED露天显示屏,大尺寸液晶显示器、触摸式查询终端机……都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对司法公开的需求而设。尤其是交互式手机短信查询平台建立,更是突破时间地域限制,使当事人随时随地掌握案件审执信息。此外,多媒体技术的拓展运用,又让该院司法公开工作往前迈进了一大步。改造后的科技化审判法庭,可以实现同步录音录像,并可随时查询观阅。

  李沧法院通过深入推进司法公开,保障了审判执行案件的高效公正,2009年以来,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保持在90%以上,上诉案件发改率保持在5%以下,民商事案件的调撤率保持在70%以上,执行案件实际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保持在80%以上,走在全市法院的前列。

  即墨:打造“三微一体”互动服务平台

  阳光 法院工作“晒”在网上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本次执行直播的主持人……乘着夜幕,我们出发了。”

  1月21日清晨,即墨法院在青岛法院系统首次通过官方微博对执行局隋兆忠执行小组的执行行动进行了现场图文直播,将执行过程全面、同步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在4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共计3529名网友对直播给予了关注,大量网友对微博直播表示赞扬,网友wenxipp29表示“看来执行也不是那么容易,赞一个”。

  早在2013年5月,即墨法院就在新浪网、腾讯网上正式开通了官方微博平台,随之开通了官方微信及官方微视平台,2014年3月8日,即墨法院“三微一体”互动服务平台全面建立,司法公开跑步进入了新媒体时代。

  该院“三微一体”平台设置了法院工作、即墨微法、图文直播、诉讼指南等多个栏目,并在青岛市法院系统首先试水微博执行、庭审图文直播,通过该平台,网友能够真切地了解法院日常工作,感受法官庭审、执行的全过程,学习法律维权知识。

  声音 双向互动解决问题

  ——您好,我在贵院执行局的(2013)即调执字第x号案件案件立案三个月了还没有执行完毕,您能帮着查一下嘛?

  ——您好,您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已经收到,我们将马上对案件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并将及时通知您。

  ——您好,您的案件由即墨法院执行一庭姜法官承办,承办法官将马上联系您对案件进行“会商”。

  ——谢谢了,案件的执行情况我都知道了,心里有底了。

  这是即墨法院“三微”平台上常见的一幕。

  该院在“三微”平台上设置了“联系法院”栏目,法院工作人员针对网友所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及时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对信访投诉、疑难复杂问题等特殊情况也要在五个工作日内回复,即使不能按期解决问题,也要及时答复网民,通报工作进展。

  倒逼 推动自身完善提升

  “把法院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晒在网上,并与网友进行双向互动,会不会引来骂声?”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担心。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流传进入了一个更精、更快、更广的时代。法院需要向社会公开自身的工作,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与支持,进而在社会监督之下维护司法公正,以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骂声并不可怕,只有虚心接受不同的声音,借以倒逼自身的完善,才能实现法院工作的提升。”即墨法院院长陈显江如是说。

  ——本文载于2014年4月1日《人民法院报》7版

《人民法院报》:青岛:在推进司法公开中收获

来源:
2014年04月08日

  近年来,山东青岛法院不断更新观念,全面落实司法公开原则,努力克服人员少、工作量大、技术装备滞后等困难,不断推进司法公开工作走上新台阶。2012年,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被最高人民法院确定为司法公开示范法院。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青岛法院开始尝到司法公开的甜头。司法公开促进了司法公正,提高了司法公信力,提升了法官的司法能力,提高了审判质量和效率,推进了法院整体工作健康发展。

  通过公开保障诉讼权利

  “法院把审判中的每个关键、每个节点都让我们当事人知道,让我们对案件到了哪一步都心中有数,增加了我们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信任和理解。”来青岛中院开庭的当事人刘先生对记者说。

  一走进青岛中院的诉讼服务大厅,就可以看见两个电子触摸屏,当事人输入法院在立案时给定的密码,进入电子触摸屏案件查询系统,就可以查询案件从立案、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开庭、审理期限直到裁判结果等全部信息。用电子触摸屏,还可以查询各类案件的立案条件、立案流程、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以及诉讼风险等内容。登录全面改造升级的青岛中院官方网站,当事人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这些审判流程信息。

  青岛中院大力推行卷宗的同步电子化,逐步压缩民商事案件的副卷,使当事人通过正卷即可全面了解司法过程。同时进一步提升裁判文书的透明度,制定了裁判文书制作新标准,把审判全过程及其关键节点、当事人诉辩主张及其代理意见、裁判理由和裁判标准等作为裁判文书制作的“硬条件”,确保裁判文书详细展现审判原貌。

  青岛中院还进一步拓展司法公开范围,制订了关于加强审务公开的若干规定,保障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公开法院工作流程、管理制度、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并公布重大案件审判情况、法院重要活动部署和规范性文件等信息,方便人民群众查询和监督。

  通过公开树立司法公信

  “我们审管办具体负责裁判文书上网工作,青岛中院裁判文书上网工作量很大,目前裁判文书上网智能辅助系统还不完善,为按要求及时、保质、保量完成裁判文书上网工作,我们审管办的全部同志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每位同志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都利用工作间隙,对裁判文书不宜公开的个人信息等按要求进行技术处理,最后交专人负责审核把关后公布到互联网上。经过我们团结协作、共同努力,保证了裁判文书及时上网公布。”青岛中院审管办主任蘧青对记者说。目前,青岛法院已在互联网上公布裁判文书2万2千多份,位居山东省前列。

  2013年,青岛法院向当事人发送执行信息和当事人回复信息共17.26万条。通过执行信息公开,当事人看到了执行法官付出的努力,对执行工作的满意率大大提高。

  “您好,这里是青岛中院院长三公开平台,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为主动听取社会各界的批评、意见和建议,青岛两级法院建立了融合电话、网络、短信等信息沟通渠道的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并将联系方式在新闻媒体和网上公布,当事人或社会公众认为法院工作有问题或对法院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通过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反映。在院长“三公开”办公室里,每天都会有专人协调处理当事人和群众以电邮、电话、短信等形式反映的问题。“我反应的审理期限问题,当天便得到了法院的回复,法官做了详细的解答,消除了我心里的疑虑。”当事人王女士对记者说。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已成为青岛两级法院与社会公众沟通的重要渠道,2013年,青岛两级法院院长“三公开”信息平台共解决各类意见、建议近9000件,满意率达93%。

  “裁判文书在互联网上公开后,当有人在网络上或我们的官方微博上质疑我们法院审判有问题,有网友跟帖评论时,我们就会发帖告知网友该案判决已在互联网上公布,并给出链接,大多数网友看了判决后或看到我们法院这样公开、这样自信后,一般都不再跟帖了。毕竟,绝大多数网友都是理性的。”青岛中院负责官方微博维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通过公开提升司法能力

  青岛中院第25法庭,旁听席上座无虚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普通市民40多人正在旁听一起商事案件的庭审。在法庭调查阶段,上诉人向法庭提交了一份证据,法警将其放置在证据展示台上,随后,书记员轻点按钮,该证据立即清晰地展现在法官、上诉人和被上诉人面前的电脑上,旁听人员则可以通过法庭的大屏幕看得清清楚楚。接着,被上诉人对该证据进行质证,法官则通过手中的触摸式控制屏随时控制切换大屏幕的显示内容。书记员记录庭审笔录的过程也会在大屏幕上得到完整呈现,上诉人、被上诉人可以即时查看自己所陈述的内容和表达的观点是否在庭审笔录中予以完整记录。庭审的全部过程均被法庭内的3个高清摄像头完整记录下来,并实时传到青岛中院局域网和互联网,法院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都可观看庭审直播。这就是青岛中院实施的“透明庭审”工程,对庭审过程进行内、外网直播、同步录音录像、同步笔录显示,以此促进庭审的规范化。

  第一次走进法院的市民毕女士深有感触,“这是我第一次走进法院,在高科技法庭旁听开庭,通过证据展示台和大屏幕,我们可以把庭审过程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近距离地感受司法审判,让我对法院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不是以前感觉的那样神秘莫测,真是没有白来。”“录音录像、庭审同步直播,增强了我们在庭审中的自律,要求我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审判作风,把握好庭审的各个环节,提升自己的庭审驾驭能力。”案件的审判长,青岛中院民二庭副庭长张亚梅对记者说。

  为进一步加强司法民主,提高司法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增进社会各界对法院的认同感,青岛中院在刑事、民商事、行政一审案件中全面落实人民陪审员陪审制度,从全市基层法院遴选优秀人民陪审员参审中院一审普通程序案件,2014年,参审案件数将突破1000件。

  “庭审直播,特别是裁判文书上网,大大提高了法官的责任意识。因为裁判文书要展示给社会公众,我们青岛中院法官把这作为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用心把案件办成精品案,下功夫把裁判文书写成精品,充分发挥裁判文书的价值。这在无形中大大促进了法官司法能力的提升。”青岛中院副院长高益民对记者说。

  李沧:搭建信息化平台促进全面司法公开

  “叮—叮,叮—叮”,当事人李强的手机响起短信提示音,“李沧法院提示您:(2013)李民初字第2250号原告李强诉被告张波民间借贷一案,现已确定合议庭成员:审判长李霞,人民陪审员栾梅青、花光春。如需申请回避,请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现在法院工作确实很公开,案子审到什么程度了,我们通过短信通知就可以很清楚,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事情……”看完了手机短信,当事人李强感叹道。

  这种方便快捷,得益于青岛市李沧区人民法院自主研发的审判管理软件系统和执行管理软件系统。执法办案活动的全部信息,会被同步录入数据库,并与短信平台对接,办案过程的工作记录,以手机短信同步发送案件当事人,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同步公开。

  近年来,李沧法院持之以恒立足自身实际,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司法公开工作平台,不断拓宽司法公开的深度广度,用司法公开的阳光,照亮审执工作的方方面面,营造清澈透明的工作氛围,赢得人民群众的深度信赖,催动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

  “作为律师,我们经常与法院打交道,所以,自然也非常关注法院的动态,同时也希望法院工作能更多地公开,在公开的基础上,如果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便利,那就更好了。你看,现在在李沧法院的网站上,我们的这些想法和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和实现。”律师刘先生一边浏览李沧法院的网站,一边很高兴地对记者说。

  互联网,也是李沧法院开展司法公开活动的一大利器。官方网站的建成开通,将全部应当公开的事项,100%向社会公众公开。刘律师所说的公开与便利,最直接的体现是通过网站便可以查询案件进程和裁判文书,甚至可以在线观看庭审直播。新媒体的有效利用,无疑极为有力地推动了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开展。

  仅从硬件设备的配置和投入,也足以体现李沧法院司法公开工作的力度。14平方米LED露天显示屏,大尺寸液晶显示器、触摸式查询终端机……都是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当事人对司法公开的需求而设。尤其是交互式手机短信查询平台建立,更是突破时间地域限制,使当事人随时随地掌握案件审执信息。此外,多媒体技术的拓展运用,又让该院司法公开工作往前迈进了一大步。改造后的科技化审判法庭,可以实现同步录音录像,并可随时查询观阅。

  李沧法院通过深入推进司法公开,保障了审判执行案件的高效公正,2009年以来,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保持在90%以上,上诉案件发改率保持在5%以下,民商事案件的调撤率保持在70%以上,执行案件实际执结率、执行标的到位率保持在80%以上,走在全市法院的前列。

  即墨:打造“三微一体”互动服务平台

  阳光 法院工作“晒”在网上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本次执行直播的主持人……乘着夜幕,我们出发了。”

  1月21日清晨,即墨法院在青岛法院系统首次通过官方微博对执行局隋兆忠执行小组的执行行动进行了现场图文直播,将执行过程全面、同步地展现在公众面前,在4个小时的直播过程中,共计3529名网友对直播给予了关注,大量网友对微博直播表示赞扬,网友wenxipp29表示“看来执行也不是那么容易,赞一个”。

  早在2013年5月,即墨法院就在新浪网、腾讯网上正式开通了官方微博平台,随之开通了官方微信及官方微视平台,2014年3月8日,即墨法院“三微一体”互动服务平台全面建立,司法公开跑步进入了新媒体时代。

  该院“三微一体”平台设置了法院工作、即墨微法、图文直播、诉讼指南等多个栏目,并在青岛市法院系统首先试水微博执行、庭审图文直播,通过该平台,网友能够真切地了解法院日常工作,感受法官庭审、执行的全过程,学习法律维权知识。

  声音 双向互动解决问题

  ——您好,我在贵院执行局的(2013)即调执字第x号案件案件立案三个月了还没有执行完毕,您能帮着查一下嘛?

  ——您好,您所提出的问题我们已经收到,我们将马上对案件执行情况进行了解,并将及时通知您。

  ——您好,您的案件由即墨法院执行一庭姜法官承办,承办法官将马上联系您对案件进行“会商”。

  ——谢谢了,案件的执行情况我都知道了,心里有底了。

  这是即墨法院“三微”平台上常见的一幕。

  该院在“三微”平台上设置了“联系法院”栏目,法院工作人员针对网友所提出的意见和问题,及时进行收集、归类、整理,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处理。对信访投诉、疑难复杂问题等特殊情况也要在五个工作日内回复,即使不能按期解决问题,也要及时答复网民,通报工作进展。

  倒逼 推动自身完善提升

  “把法院工作的各个环节都晒在网上,并与网友进行双向互动,会不会引来骂声?”不少人都有这样的担心。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的流传进入了一个更精、更快、更广的时代。法院需要向社会公开自身的工作,取得社会公众的信任与支持,进而在社会监督之下维护司法公正,以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骂声并不可怕,只有虚心接受不同的声音,借以倒逼自身的完善,才能实现法院工作的提升。”即墨法院院长陈显江如是说。

  ——本文载于2014年4月1日《人民法院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