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进校园 法治护成长——法官课堂诠释司法担当,筑牢少年法治根基 |
||
来源:刘科 发布时间: 2025年04月14日 | ||
聚焦国家安全教育日 法院普法课堂开讲 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来之际,济南市历下区人民法院深入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持续推进法治教育融入校园治理体系。4月8日,区法院民事审判二庭员额法官刘春晖走进辖区济南市解放路第一小学,以“学法知法守法,做新时代法治好少年”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兼具专业性与互动性的普法教育活动。此次活动通过案例剖析、互动问答等形式,将法律知识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和日常生活深度融合,彰显法院在法治教育中的职能担当与社会责任。 解“法”明理:从汉字密码到法治基因 法官从汉字溯源吸引学生的兴趣,以“灋”(法)字拆解为切入点,结合法徽元素阐释司法权威与正义理念。通过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相关法律具体条文,向孩子们讲解了我国法律体系、执法机关、刑事/民事责任年龄等基本法律常识,为小学生内心植入法治萌芽的种子。 德法相济:传统美德与法律义务的双向奔赴 道德入法:从尊老爱幼道德角度切入,后又列举刑法第261条遗弃罪的法律条文,引用《民法典》第26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讲解“尊老孝亲”从道德倡导到法律强制的转化逻辑 。 以案划界:责任年龄背后的“罪与罚” 年龄红线:图解《刑法》第17条刑事责任年龄梯度,结合“邯郸未成年人杀人案”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后果,向学生警示“年龄不是护身符” ,通过“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犯罪行为”三级清单,以情景选择题形式解析“强行索要财物”、“多次殴打他人”等行为的法律后果,明确轻度不良行为和重度不良行为将适用不同教育措施。 安全筑基:从风险识别到自我保护 防拐自护:通过模拟多场景可能拐卖场景,帮助孩子识别拐卖儿童惯用伎俩,强化学生心中的防拐意识;预防高空坠物:通过讲解民法典一千二百五十三条和民法典一千二百五十四条等相关法律条文,向学生们普及了预防高空坠物保护自身安全知识;欺凌应对:从欺凌的四种表现形式即肢体欺凌、言语欺凌、社交欺凌、网络欺凌来为同学们介绍了什么是校园欺凌园以及欺凌的危害及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通过司法实践与教育活动的深度融合,法院致力于将抽象法条转化为青少年可感知的行为准则,为其成长注入法治基因。未来,历下法院将继续强化司法责任和社会责任担当意识,持续拓展普法形式,强化与学校、家庭、社区的多维联动,以司法之力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的法治屏障。 |
||
|
||
【关闭】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