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河县人民法院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 情况报告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年03月13日 | ||
2022年,县法院在县委的领导、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和县政府、县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忠实履行法律职责,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现将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及成效 (一)强化党建引领,提高政治站位。 1.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长期坚持的重要政治任务,2022年共开展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法律法规4次。 2.建立健全制度保障。全面贯彻政法工作条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常态化开展审务督查,落实司法责任制,组织全体干警每月填报干预司法“三个规定”系统,将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3.加强法治队伍建设。持续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大力推进“学习型法院”“全科型法官”建设,与德州学院法学院开展院校共建;常态化开展“五优工程”、业务比武和岗位练兵,建立健全全覆盖政治轮训机制,评选“三优一建”,涌现出全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全省智慧法院建设先进个人、德州市“最美法官”等一批先进典型。 (二)强化服务大局,筑牢司法基石。 1. 宽严相济打造“平安齐河”。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严厉打击违法犯罪,通过司法审判全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2022年累计审结一审刑事案件526件,判处罪犯634人。探索创新刑拘直诉+认罪认罚办案模式,当天立案、当日开庭、当庭送达,30分钟审理12起危险驾驶案件。公开审理路某以办理“事业单位社保”名义养老诈骗案件,入选全省法院养老诈骗典型案例。 2. 重拳出击擦亮“大义齐河”。明确法院执行职能定位,在常态化开展执行亮剑、涉中小微企业债权案件等集中执行行动的基础上,加大执行力度,在全县开展“夏季风暴”集中执行专项行动,重点清理涉民生、涉金融企业、涉农村集体利益受损执行案件。2022年累计执结案件3105件,执行到位金额4亿元,拘传被执行人823人次,执行质效长期位列全市法院第1名 3. 府院联动共建“法治齐河”。严格落实行政应诉工作规则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加强改进涉企行政案件涉案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挂牌成立行政争议审前和解中心并实质化运行,2022年累计审理行政案件76件,诉前调解案件66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保持100%。加强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开展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庭审观摩和法治培训5场600人次,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三)强化司法为民,促进社会治理。 1. 全面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强化多元解纷,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的作用,联合农商行成立金融诉前调解中心,成立金融审判及“保护中小投资者”专业审判团队。2022年以来,通过人民调解员促成4275起案件诉前化解,9231名群众在法庭之外握手言和,节约群众诉讼费用7634万元。升级改造互联网法庭,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发挥“互联网+审判”新模式,2022年累计网上立案8045件,互联网庭审1920件,线上调解4575件,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指尖”完成“全流程”诉讼,确保在疫情期间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 2. 全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大与开发区党工委、发改委、经信、金融和人民银行等部门对接力度,构建部门联动信息共享“大数据中心”。对辖区514家企业涉法涉诉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涉及案件845件,对涉诉集中的企业及时研判预警并报告政府,妥善化解相关劳务合同、买卖合同系列纠纷案件121件,涉案标的2亿元。加强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成立专业化破产审判团队,完善链条式“繁简分流”机制,持续改善办理破产效能,有序推动预重整适用,2022年累计受理破产案件3件,其中破产清算案件1件,破产重整案件2件,破产预重整备案2件,最大程度保留企业运营价值,助推价值企业破茧重生。 3. 深度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坚持调判结合,精准化解村民与村集体的利益冲突,保障农村“三资”清理,助力乡村振兴。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压实信访维稳责任,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下,彻底化解信访要案难案,开展院长大接访活动,从源头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问题的产生。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创新开展以案释法和警示教育,为构建与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强化改革创新,拓宽司法路径。 1.护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充分发挥沿黄县的地理优势,积极把握发展机遇,超前谋划,大胆创新,高标准建成黄河生态法庭,搭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核心平台。组建刑事、行政、民事“三审合一”专业化审判团队,成功审理了全市首例黄河流域非法狩猎野生动物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与检察院、黄河河务局、市生态环境局齐河分局签署“四方协议”,联合巡河巡堤,进一步畅通在执法、司法工作中的衔接,努力打造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典范。 2. 探索商事纠纷诉源治理。与县工商联合作共建“1+2+7”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协作对接机制,成立全省首家县级总商会民商事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商业纠纷行内调、门口调、线上调,开启服务企业“直达快车”。自2022年4月份以来,妥善化解涉企纠纷176件,涉案金额6200万元,调解成功率78%,被全国工商联和最高院评为全国先进典型事例。 3. 深化审执职能定位改革。作为全省30家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法院之一,紧扣“实质解纷”改革定位,促进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提升大标的额“下沉案件”的审理质量,妥善化解涉案金额达4亿元的民间借贷纠纷案,入选全市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典型案例。深化执行职能定位改革,不断加强执行权监督制约,规范执行行为,切实提高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案件质效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诉讼门槛不断降低,诉讼费用大幅下调,法院受理案件数量急剧增加,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导致执法办案良性循环压力增大,在推动衍生案件治理、提高案件质量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弱项。 二是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个别法官的政治素质有待提升,司法理念和能力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在办案中有时过度强调审判工作专业性,对案件办理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没有做到有机统一。 三是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需要继续完善。个别干警有时缺少冲锋在前的勇气和敢打必胜的决心。工作推进起来过于慎重,过分依赖成熟经验、上级政策,结合实际破解循环堵点、改革痛点、发展短板、民生难点的新招硬招实招不多,导致改革不彻底,不能较好地达到预期目标。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坚持服务大局。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深入研究,找准找全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司法实践的结合点,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抓实抓牢主责主业,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妥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进一步坚持人民至上。把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作为法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以“五型”机关和干部队伍创建为牵引,聚焦诉源治理多元解纷、涉民生案件审理、提升办案质效、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任务,依法保障人民群众和各类民商事主体合法权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持续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积极探索多元化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和网格化便民司法服务新路径,强化智慧法院4.0系统实际应用,努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 (四)进一步提高审执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学习法律法规,在案件审理执行中正确适用法律。做到庭审规范、裁判文书制作规范、判后释法规范,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 |
||
|
||
【关闭】 | ||
版权所有:齐河县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齐河县齐鲁大街111号 电话:0534-5321373 邮编:255110
举报电话:12368